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酒就有多浓烈 人有多质朴

条评论

酒就有多浓烈 人有多质朴

高粱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因其淀粉含量丰富,具有独特的加工品质和风味品质,成为酿酒的主要原料,素有“天下美酒出高粱”的说法。经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高粱白酒,大约始于明代早、中期,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以其色、香、味和风格展现了我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嵊州高粱烧的历史,已无从考究。其制作从做曲药开始,再到高料的选择、浸泡、处理、蒸煮、发酵、蒸馏等,完全采用延续了上百年的原始手法,酿出的白酒晶莹醇厚、香气悠久,口感清香绵长。

匚小村酒香远

接近浦口村的时候,心下颇有种怪异的感觉。前一刻还是现代化的马路、西式的洋房小区,下一刻就已是田园阡陌、鸡犬相闻,看来都市扩张的脚步已经到了小村的村口。

村口第一家就是袁忠孝的家,一片雾气腾腾,酒香弥漫。而比酒香更浓烈的,是老袁一家的热情。刚寒暄两句,就一个劲地招呼抽烟、喝茶、吃水果。老袁话不多,更多的时候是用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热情。

小村不大,但做酒的历史在整个嵊州是大大的有名。很久以前,有一户马姓人家在此酿酒,一直做到了整个绍兴酒业界的巨头,成为了一方巨贾。后来,这户人家出了个名人,一代大师马寅初。

与马家主营黄酒不同的是,袁家做的是白酒。当年老袁的爷爷在地主家里做长工,每年主家都会酿造白酒,老袁的爷爷每年都在打下手,几年下来,也就学会了做酒的手艺。而浦口村做高粱烧的历史,也就从此开始了。

匚源自祖辈的技法

做酒,酒曲是关键,也就是老袁说的“曲药”。他领着我们去河滩里采辣蓼草,这是做酒曲的主要原料。做曲药,也是爷爷传下来的手艺。“当年整个嵊州做酒的都到我爷爷这儿来买曲药”,说这话时,老袁很自豪。

早年间,家里还没办作坊。爷爷都是带着蒸馏工具等家伙事儿,上门给人加工,老袁的父亲也是如此。到了老袁高中毕业的时候,也就跟着父亲,过上了走村串巷的日子。做完一个村,再到下一个村。

“收入还不错”,当时年纪轻轻的他,经常会放一张10元在白衬衫口袋,半透明的口袋能够清晰的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哥们不差钱”。按照他的说法,10元钱,“当时已经是不得了”。

二十几年前,老袁的父亲在家里办起了作坊,主要就是做高粱烧。等父亲走后,老袁接手了作坊,继续做高粱烧。“一点都没变”,说起做酒的方法,老袁强调他用的依然是当年爷爷用的手法,没有丝毫的走样。

当年爷爷就是这么做的,后来父亲也是这么做的,到了他这儿,依然还是这么做的。袁家几代人,从早年间开始,就选最糯的高粱,浸泡、打碎、蒸熟、下曲、发酵、蒸馏,一步一步,始终不曾改变。而浦口村村口的酒香,就这样持续飘香了100多年。

匚好喝,不上头

在拍摄间歇,老袁倒了一小盅高粱烧,拉着我非让尝一口。我自小一直畏白酒如虎,几乎是滴酒不沾。但老袁的热情实在令人难以招架,只好来了一口。不想入喉很柔顺,不呛,没以往那种喝一口就直冲脑门的难受劲。

我原以为这种酒度数不高,不想我同事倒了一点在桌上,拿打火机直接点着了。老袁在边上嘿嘿笑着:“这酒好喝,不上头。”这几乎是他对自家高粱烧的全部评价。我让他再说说这酒还好在什么地方,他想了想,“绝对不上头”。

论酒的好坏还是要看喝酒的人,就像老袁说的,很多人一开始不信,但现在已经不喝其它白酒了。他在自己的高粱烧里兑了酒酿,结果开发区的日本客户抱着酒坛死活不撒手,“从没喝过这么好的酒”。

老袁的酒没有牌子,也不做广告,完全靠的是老客的口口相传。他也没有店铺,都是客户直接上门来拉酒。如今,他的小酒坊产能已经供不上了,他在不远的地方,租了一个厂房,准备扩大生产。

他打算头两年的酒,一坛都不卖,因为存上两年,高粱烧的口感才会更柔顺,“越存越香”。

袁氏高粱烧的酒香,慢慢开始越飘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