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农历”应是“阳历”,“阳历”称呼将错就错

条评论

“农历”应是“阳历”,“阳历”称呼将错就错

从历法的演变来说,“阳历”的叫法并不严谨,是属于典型的将错就错,而我们接触最普遍的“公历”,也就是“阳历”,实际上应该算是农历。

日晷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简单来讲,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历法大致有这样几种概念: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干支历。其中,农历也就是阴阳合历。

从历法的演变来说,“阳历”的叫法并不严谨,是属于典型的将错就错,而我们接触最普遍的“公历”,实际上应该算是农历。

将错就错的阳历:阳历称谓演变简史

提到“阴历”,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指中国传统的历法,官方称之为“农历”,而“阳历”指国际通行历法,官方称谓“公历”。比如我们过的春节,就属于“阴历”,而元旦则属于“阳历”。

为什么说“阳历”的叫法是将错就错呢?这要从晚清时候说起。

时宪历

清朝使用的是时宪历,后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尤其是被西方列强殖民的晚清时代,在保留了中国传统历法的同时,也慢慢接受了西方历法。我们的传统历法被称为“皇历”,西方历法被称为“洋历”。

“皇历”这个称呼在1912年清帝逊位而被终结,于是“皇历”也就成了“老黄历”,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免不了都要去翻一翻的;而“洋历”暗合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行周期,后来改称为“阳历”。还有一种说法是,“洋”字不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所以改成了“阳”。

我们向来都是讲究阴阳相对的,既然西方传过来的历法被称为了“阳历”,那么我们本土的传统历法与之对应成为了“阴历”。不过,“阴历”这个称呼好像的确是有些不太科学,于是就改成了“农历”——历法还是那个历法,只是称谓改了而已。

阴历和农历不同:阳历更像农历

需要指出的是,“阴历”和“农历”是有区别的,“阴历”是月亮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而“农历”是阴阳合历,以阴历为基础,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历法。所以,这种称呼的改变是不严谨的。

二十四节气

由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我们目前接触到的阳历,在晚清时代传入中国时被称为“洋历”或者“西历”,也就是目前统称的“公历”。这个历法原称基督纪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我们使用的“农历”,因与“阳历”同期并存而对应地被称之为“阴历”,它还有很多其他称呼: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旧历等等,但是这些称谓相互之间又有区别。严谨的说,农历应该属于“阴阳历”,因为“农历”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有时会相差一个月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的运行关系,从而反映季节变化。

明万历五年大统历

农历是属于为指导农业生产而编制的历法,以二十四节气来分别,但是其具体日期每年在农历中又相差较大。

相比之下,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却相对吻合,仅有1-2天的波动。这是因为,虽然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历的一部分,但它是按公历推算的,本质上是阳历。所以,如果以概念的指向意义来论,公历反而更符合农历的编制初衷。

实际上,阳历和阴历并非指某一套历法,而是对某种历法的归类。比如,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其中包括太阳历的源头古埃及历,古罗马历,后来古罗马人完善于埃及历法而成的西历,也就是目前通行的公历,以及我国的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等四种阳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