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它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香文化主要指香的制作过程、香的用途、人们的用香习惯以及人们对香的理解等。从现代意义来看,香文化还体现了一个民族由长期历史发展积淀出来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等。
在古代,制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因此香在早期比较珍贵,特别是在隋唐以前,香主要是王公贵族享用。随着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在隋唐时期平民化。宋代以后,香文化的服务对象普及到了民众。这么久以来,香文化之所以存在并发展迅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香本身的特点。香的使用范围广、用途多。
在平时,人们不仅可以将它用来品闻、用于医学,还可以用来制成燃料进行祭祀活动。还有古代的文人时常借香抒情,香也因此成为文人们诗词歌赋的活素材。关于香的用途还有很多,香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也深深地影响了今日的社会文化生活。而本篇文章将着重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香文化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剖析香文化的历史意义。
首先,香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汉,在隋唐时期渐趋成熟,从宋代开始繁荣和普及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由此可见,佩戴香料包已经是一种文化了。由于资料有限,不能从更久远的时间推算出香的起源时间。但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留下的种种痕迹来看,香在这段时间已经有所发展了。
相比前代,秦汉时期的香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深受统治阶层的喜爱。汉武帝在位期间,开通了路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世西域”便是最好的佐证。此外,通海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也促进了汉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历史考证中,汉代的香炉和熏香流传到了今日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附近。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香已经成为宣扬国威的物品,说明香在这个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不仅有熏香,还制作了香炉。随着统治阶级内部香文化的普及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国家对香的需求量。自古南方风情日丽、有着适宜花草生长的条件,东南亚的外贸所需香草也多是从南方寻求,所以熏香在南方的发展较北方好。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乱,虽说限制了香文化的发展空间,在某些方面香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比如,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传入,使得熏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阔。另外,香的制作也开始变成一种独门绝技,某些独特的香的制作方法被称为“香方”,这就表明香文化的发展已经趋于专业化。
隋唐时期,国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一方面,借鉴前人的经验,人们提炼花香的技术进步,熏香、制香技术也可以借助新的工具。另一方面,佛教、道教文化盛行,一时间国家出现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对香的需求也增多。
唐朝诗人杜牧在《江南春》里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表现了寺庙的众多。佛教和道教不仅用香,用的香还要有讲究,一般来说,祭拜用的香质量不会太差。然后就是香的使用对象不再局限于上层人士,寻常人家稍有条件也可以用到香。
相比于平常人家,贵族对香的使用更加的细致,身上有香、屋内要有香,不同的房间要摆设不同等级、不同味道的香。另外,唐朝手工业的发展,使得与香相匹配的香具更加精致,贵族也会依据身份地位来选择使用金器、银器、玉器等。总而言之,在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香文化的发展趋于成熟,更加追求香制作的精良和专业化。
到了宋朝,香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繁荣了。从香的使用对象来看,不仅包括了普通百姓、王公贵族。香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佛家、道家、儒家的祭拜活动,还有一些群体活动,比如宴会、歌舞活动,甚至一些高档的酒馆也会使用香。从香的制作工艺来看,专业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有很多的家族依靠独有的香方发展起来,香也成为市场上必卖物品之一,深受大众喜爱。
香也分等级,不同等级的香自然价格也不一样。香的形态各异,有香饼、香丸、线香、印香等。接着,就是香的用途增多。从秦汉开始香就被用于医学,明代时期香用于医学的成就尤其明显。《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了制作线香的技术的方法,指出香附子“煎汤浴风疹,可治风寒风湿”等。最后,元明清时期对于香具的使用也趋于完善,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受到普遍的推崇。整体看来,在宋代以后,香文化的发展走向繁荣。
古代的香料以植物香料为主,主要通过晾晒、冶炼的方式提取
随着制香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与众不同的香。香在制作的过程中个,选择好的香料十分重要。香料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尤其是植物。自然界中可以用来制作香料的植物很多,但是能够被人们利用到的大约有400多种。有的植物花通过简单晾晒就可以制作成花瓣香囊。也有的天然香料对人体有着医疗作用,受到大众的喜爱。
在医学上,这类的植物也是非常珍贵的。相比植物香料,动物的芳香部位为原料制作的香料需要的工序较多。首先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体香,可以用来制作香料的动物都很稀缺,比如常用的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我们会发现,这些香料基本是用于皇室,而在后宫,受宠的妃子才能享用。所以,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用到的香制品大多都是用植物香料制成。
香料是香的主材料,那么香料又该如何得到呢?古时,人们一开始通过简单地采摘晾晒的方法制作香料。由于受时间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多大众喜爱的香料在某一个时间段就会十分稀缺。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就开始改变观念,开始了人工种植香料。“采集菊东篱下”就表现了人们通过篱笆划地来种植香料的情形。又因古代人民对自然的征服力度低,达不到有的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所以还是有很多的香料不能被种植。为了保证香的持久和方便性,有的香需要经过提炼,萃取精华。当然,这样制作出来的香也会比一般的香昂贵。
香文化博大精深,其种类繁多、制作工序精良,用途广泛,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
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各个朝代经济、政治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香,单单从香的种类来说就数不尽数。香从形状上来看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一般来说,古人常用到的是固态,如线香、熏香。再从香的气味上来看,种类更是繁多。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喜爱,对香的追求也不一样。我们时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的嫔妃使用香囊,尤其在古代的宫廷中,嫔妃经常会选用一些比较独特能符合自己气质的香囊。民间亦是如此,特别是女性,通常将某一种香囊作为自己的独有气质的象征。总的说来,人们追求个性和独特气质的心理间接催生出更多花样和气味的香制品。
俗话说“人有高低贵贱”,物自然也是有其次劣之分的。好的香料物种稀少,制作过程繁琐。比如麝香,需要专门从野生麝鹿的身体里取出“香囊”,这个“香囊”位于麝鹿的肚脐和生殖器官之间,所以取一个“香囊”就会杀死一只麝鹿。将“香囊取下之后又经过翻炒或是晾晒,最后经过特殊的处理形成麝香。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每一种香的制作力求达到最高水平。好的香,人们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因此,气味持久、舒适是制香的最大要求。为达到这个要求,对制作香的过程就要求更加严密和科学。
关于香的用途,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提神醒脑,二是驱散蚊虫,三是社会活动,比如祭拜。在医学上古人发现很多植物熏香对人体有着提神醒脑的作用,这种思想文化沿用至今。古时候,蚊虫很多,房屋建筑多以木质材料为主,难以抵挡蚊虫的侵扰。久居于乡野之地,蚊虫更甚。为了改善这种生活状态,古人发现熏香很是受用。所以在古代,王公贵族的家里摆满了熏香,一来可以驱散蚊虫,二来可以起到提神醒目、缓解疲乏的作用。香在社会活动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首先佛教、道教、儒家的文化都需要焚香,在很多信教的家庭中也会摆放香盒焚香。其次,大型的宴会活动进行时也需要焚香。
最后就是香与古代文人的密切关系了。古代文人常常对酒当歌,世间万物均可以成为他们把酒言欢的素材,香文化自然是少不了的一个话题。出自于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中的:“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描写到家里的陈设物品就包括了玉炉、红蜡,这些物品勾起了作者的思家之情。还有诗仙李白的经典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借用香炉、瀑布、太阳等事物来描写庐山的壮丽景色。古代文人常常借用物品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读者就可以根据诗中所提到的景物去体会诗人的心情,世间存在的事物或多或少地成为了古代文人抒发情感的工具。
中国古代香文化有着给人以心灵启迪、濡养身心的作用,是古代人文精神发展的催化剂,也是世界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香文化发展以来,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书香世家”的,这就说明,在古代,香已经成为了壕生大户的象征。怎么说呢?可以想象一下,古代某一个大户人家的房屋陈设:错落有致的庭院里种植着花草树木;干净、整洁的走道两旁传来阵阵花香,时而有鸟雀的声响,时而是家丁的窃窃私语;室内摆放整齐,有桌椅、卧榻、香炉,香炉散发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走进去再走出来,恍如隔世。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影视剧中寻找古代书香门第的影子,你会发现和以上描述的场景相差不远。“书”是指“诗书”,“香”自然是指香文化了,就包括香炉、香制品等。从词语表面来看,“书香门第”是指这家人有才情、有文化,后代亦是如此。香一直有着提神醒脑的作用,所以将香与诗书挂钩,也无可厚非。这样看来,就能了解为什么说古代香文化会给人心灵以启迪,有着濡养身心的作用了。
再者,古代的香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香文化都有着重要地位。在隋唐之前,中国的很多香制品还需要从外界取得。香的种类不多,从外界取得的香制品更多的是供皇室享用。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自身的文化发展,中国民间开始掀起了使用香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