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怀念王戎笙先生

条评论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怀念王戎笙先生

93岁高龄的王戎笙先生离开了我们。他生于1929年,湖北汉川人。1952年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历史一所秦汉史组,任研究实习员。1960年转到明清史研究组,任助理研究员。1966年,历史研究所成立明清史研究室,任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至1967年,担任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秘书。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清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清史论丛》编委会委员、主编等。1979年历史研究所组建学术委员会后担任学术委员。他一生经历重要的时代变迁,任职多个工作岗位,始终秉承严谨科学的工作与研究作风,在诸多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清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王戎笙起先从事秦汉史研究,后来则一生专注于清史研究。1979年,历史研究所组建学术委员会,经院党组批复,王戎笙与尹达、邓广铭、顾颉刚、张政琅、侯外庐、白寿彝等二十一人成为学术委员,而且连续担任四届,直到1998年。

  时值“文革”之后,学术界百废待兴。历史研究所讨论学术课题时,清史研究室同仁提出创办一个刊物,以反映和发布学界的研究成果。后来决定创办《清史论丛》集刊,每年一期,由研究人员兼职编辑。《清史论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秉持学术开放态度,容纳各种观点,文章长短不限。逐渐形成“专注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的刊物特色,许多清史学者的重要文章和新发现都发表在该刊,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学术机构和清史学者视作必备参考。其中,王戎笙的办刊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清史论丛》出版“纪念《清史论丛》创办三十周年、祝贺王戎笙先生八十华诞”专号,以示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即酝酿组织全国力量,编写一部大型清史。1979年3月,社会科学院全国史学规划会议在成都召开。由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共同负责编制《清史编纂规划(草案)》,王戎笙为重要起草人之一。草案完成后,曾经反复讨论,并在1983年长沙史学规划会议上形成了新的方案。规划自1983年起到1990年,以8年时间完成一部10卷本《清代全史》(当时暂定名为《清代通史》)和大约20卷《清代人物传稿》。这个项目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王戎笙担任项目主持人。《清代全史》十个分卷各自设立主编,王戎笙担任第2卷、第4卷主编,其他各卷主编皆为当时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1990年,全书如期完成。1993年,《清代全史》出版,其规模宏大,研究深入,成为代表当时清史研究最高水平的鸿篇巨制。《清代全史》探索不设总主编,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分卷主编不同意见,但是全书围绕重大问题,比如清代前期的历史地位、清朝面临的国际形势及其应对能力、民族政策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边疆地区的开发等,做了深入讨论和探索,最新成果在全书中有全面反映。这种尊重学术规律、发扬学术民主、探究重大问题的精神,成为他终身秉承的学术风格。

  1982年,应密歇根大学之邀,王戎笙前往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短期讲学访问。他用一年的时间搜集了200多部清史著作,1000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在当时条件下,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学术宝藏。王先生胸怀学界,回国后花费巨大精力,将这些论著信息整理成《台港清史研究文摘》一书,全书设计三十个专题,涉及从方法论、通论到各专题,对开拓清史学界的视野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