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中,汉代的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汉朝的建立,无论是东汉还是西汉,都与庄园经济有关。
秦汉时代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使得土地逐步被地主阶级掌握,在当时,手中握有几百甚至几千的的地主有很多,最终在社会上出现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就是庄园经济组织,本文将从庄园经济的形成上看东汉为什么会灭亡?
一、庄园经济
最初庄园经济的形成是西汉初期,西汉建立之后,国家要发展社会经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新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统治者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鼓励经济的发展。
比如汉高祖的"以有功劳行田宅"以丰厚的利益报酬促使人们对朝廷付出,与此同时,汉高祖还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整个社会推行农业的重要性,使得农耕文明逐步成为社会主流发展。
那么随着农业被重视,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水平也有所提高,在这时,政府就开始放宽对商人的限制政策,那些被压抑许久的商人豪士逐步占有大片土地,由此形成土地所有制,大量被占领的庄园就此形成。
汉武帝的继位上任开始对外发起战争,国家的财力也逐年下降,但是本该出资资助国家的商人们却选择视而不见,更加放肆发展自己的敛财事业,于是政府垄断了钱财收入最为丰厚的肥差使——盐铁经营。
盐铁官营之后,商人被剥夺了大部分的盈利方式,只好将目光投入到土地采买上,加速了庄园经济的发展,直至西汉末年,庄园经济已经基本发展成熟。但是西汉的灭亡,祸根就在垄断庄园经济的豪强身上。
西汉为了避免土地兼并大搞土地改革,也就是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恢复以前的"井田制",并且根据人口来划分土地,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寻常百姓,因此在民间呼声很高。
可是这触及到了豪强地主的利益,他们积极反对,并最终驳回了这一政策,统治阶层妥协,豪强权力独大,加速西汉灭亡。
二、繁荣盛况
东汉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大,而庄园经济从西汉初期就分布在中原一带,并且还是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发达的地区,便利的水利设施众多的人口,都是西汉庄园经济形成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加上东汉时期,铁农具被广泛使用,提高生产劳动技术,也提高了生产劳动效率,由此繁荣发展,逐步推广到边境地区,甚至可以说,当时社会庄园经济不是很稀有的事情,是一件十分繁荣,广泛的社会特有现象。
而将铁农具,牛耕技术推广并发展的运营专员也不再是中原地区所特有,由此可见庄园经济在东汉生产发展的地位。
东汉庄园经济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而此前的商品经济是单一且专业,在《史记》中,司马迁就有所描述。只是单一的经营并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随后便没落从历史舞台消失。
取而代之的便是东汉时期的庄园经济,庄园经济不仅仅生产经营单一的商品,与之相反的庄园经济由多种经济经营和自给性质的生产同时进行这的经营方式。
以此方式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比比皆是,比如在东汉末年《四民月令》中, 就提及这种庄园的发展,不仅进站从事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项目,还从事商贸活动考古方面。
在四川成都德阳出土的东汉雾化像砖,有一些具有农业生产的壁画,诸如收获图,三原图,采鱼图,采莲图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当时庄园经济的农业的分工较细,生产商品种类的繁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
另外一些地区发现的画像也少不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画面,如江苏双沟汉墓中的农耕图画像石,山东安丘三张网捕鱼图等等,这些都表明了东汉庄园经济各个方面的生产呈现出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的繁荣性,但在如此磅礴发展的庄园经济背后,有着巨大的缺陷与漏洞。
三、庄园经济独大的后果
1.统治者的错误站位
庄园经济最初是和统治阶层有所联系,因统治者需要稳固社会秩序,吸取教训,笼络这些豪强地主,皇帝大力支持笼络豪强地主,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是不可否认,权力被豪强托起,也会被豪强摔下。豪强地主掌握大量的土地,人口以及各种生产资源,权力可以仅次于统治者之下。
在史学界,对于"度田"一致持有否决意见。所谓"度田"政策,实际就是为了增加赋税,是统治者为削弱豪强地主的势力而制定的政策,可是增加赋税对于豪强地主来说就是无休止压迫穷苦百姓,这便会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劳苦百姓的反抗。
同时豪强地主也知道自身经济实力和权力掌握甚大,被统治者所忌惮,他们也从其他方面寻求出路,维护自己的经济实权。
所以庄园经济就此应运而生,发展迅速。统治者只管收取赋税,相应程度上忽略了社会上财富严重不均的现状,在东汉政权的保护之下,庄园经济成长飞快。
甚至可以说,东汉的政权是在这些豪强地主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上得以生存,可想,如果庄园经济瓦解,那么整个东汉就会不复存在。
2.庄园经济"世袭制"
东汉庄园经济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结果,庄园经济发达与否与土地的集中有着密切联系。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就得到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产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由此形成封建地主大土地制。
春秋战国时期,大多地主都是军功起家,在战场上以命换来土地私有,西汉中期以后,就是官僚地主大商人相结合而形成豪强地主所代替。
那么到了东汉,官僚地主商富商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集团把持着政权,豪强地主的权力也达到了十分膨胀的发展地步,大土地所有制不仅是东汉庄园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且还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为这些庄园主提供其他方面的发展,祖祖辈辈流传甚久。
从史料中可以探寻出他们的祖辈从战国到秦汉世代沿袭发展轨迹。那么除去豪强地主拥有着当时旁人夺不走的权力和经济条件,平民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被压榨牢狱般生活之中,这也是促成后来农民起义的关键。
3.本质劣根
东汉是建立在新朝尸体上的政权,在当时,两大政权交替之际,豪强地主的选择是胜出方胜出的关键。但是豪强地主最终的选择,本质上的原因还是胜出方给出的条件相当有诱惑力,失败方为了避免土地兼并大搞土地改革。
具体内容就是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恢复以往的紧填制,并且根据人口重新划分土地,这一决策天真稚嫩,百姓可以通过这一政策获得土地,便是一众的叫好,可是对于对于豪强地主来说,这无疑是掐死自己命脉的举措。
国家会通过这一政策搜刮夺走自己许多土地,敛钱的筹码没了,如何生存?所以豪强地主积极反对,因此,政策颁布既出即废,东汉统治者吸取教训,在起义并准备建立国家之际,毫不犹豫站队豪强地主,二者由此达成良好协定。
但是随着统治者当局时间的增加,豪强地主的肆无忌惮,统治者就开始施行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豪强地主的权力,加大赋税的征收。
赋税征收的加剧最终影响的还是劳苦大众,反而促成豪强地主对更多钱财的搜刮。经济实力愈加强大,最终发展成朝廷也无法控制的局面,促成了国家的崩裂瓦解。
四、总结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力的提高恰恰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苦出来的杰作。而庄园经济的劣势无可避免,朝廷本意为抑制豪强地主,可是却间接促成庄园主大肆掠夺财富,并将财富变为权力,之后又疯狂夺取政权。
那时的上升通道已经完全被豪强地主垄断,也就是其他人想要当官改写命运,首先得有钱,有了钱投靠地主,就衍生出一个特殊的阶层——门生。
通常门生是师徒授业的关系,但在东汉时期,门生的存在已经严重扭曲,普通人花点钱就能成为大人物。如此畸形的社会状态映射国家最终要走向灭亡。东汉的悲剧关键点就是土地所有的权力在谁手中,土地的管控关乎着国家生机发展。
而东汉,庄园是大地主的私有财产,国家都掌控不了土地,那么在发展上也势必影响政权的巩固。中央集权,本质就是统一各个地方的政权形成国家,地方割据分裂,那么国家的灭亡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