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分为四个部分

条评论

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分为四个部分

  据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策展人袁建平介绍,中国青铜时代是一个辉煌而独特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青铜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器体庄重古雅,器形千姿百态,纹饰奇谲瑰丽。尤为重要的是,青铜器的铭文笔法雄奇,结体严正,记载了天子祭祀、赐土封王、诸侯交往、开疆扩土等国家大事,正与文献典籍相互印证。“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青铜礼器与兵器直接应用于商周礼制中、参与国家政治的状况:古人以青铜器祭祀祖先神灵,构建礼乐制度,区别尊卑贵贱,并以青铜兵器强力维持秩序。”

  

  此次展览从“王的时代”“国之大事”“庙堂之下”“古典余辉”四个部分着手,第一部分“王的时代”,首先通过一组商代早、中期的青铜礼器,表现了随着合范法等铸造工艺的发展,青铜礼器日渐规范化、规模化,到成建制出现,这不仅是“青铜时代”的崛起,也是中国社会仪礼、仪轨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周代宗法制度、封建制度(分封制)、礼乐制度及井田制等确立,周王为天下共主,依次下行形成“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家国同构”的稳定结构就此成形。青铜器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并记录了这些制度。到了西周中后期,周天子势力渐渐衰弱,“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僭礼用器、造器屡见不鲜。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发展出了具有本土艺术特色的青铜器,出现了青铜冶铸的再度繁荣。此时的青铜铭文中多有诸侯国册命及诸侯国之间联姻、交往、战争等记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祭祀)与戎(战争),是邦国、王国乃至皇朝政治的重大事件。

  

  第二部分“国之大事”通过一系列反映祭祀和征战的器物,说明了“礼”与“兵”是早期青铜器的主要功用。自商周时代始,逐步确立了以鼎、钟为核心礼器的“列鼎制度”和“乐悬制度”,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皇权政体。即使后世青铜器功能不断延展,青铜器依然具备超乎器物之上的制度文化意义。

  

  第三部分“庙堂之下”通过展示表现公食大夫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等席间礼仪的宴饮之器和体现贵族日常生活的佩剑、铜镜、铜印、铜车马饰等青铜饰品,向观众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士大夫、家臣及新兴军功贵族势力的不断壮大,青铜器的使用制度也向前发展,礼器原有的神圣性与专属性被打破,青铜器除了应用于庙堂、国事,也更为广泛地出现在贵族阶层的家族祭祀、宴饮、射御、畋猎等诸多场合。与此同时,青铜小件等日用品也流行于世,进一步延伸了青铜器的世俗用途。

  

  展览第四部分“古典余晖”则着重展现了自汉至唐,青铜器制造技术继续向前发展,青铜器也一直紧随时代思潮,融合发展出新的特征,例如体现汉代神仙思想的博山炉,反映民族融汇及东西交流、具有异域风情的青铜器,还有青铜造像等。 到了宋代,随着以“再现三代”为目的的文化复古运动兴起,确立了仿古铜器为宗祠祭祀用器,再次出现了铜器制造高峰。经过元、明、清的传承和发展,新出了宣德炉等铜器品类,铜制日用器及清玩小件也更为普及。这是“吉金”穿越古典时代的辉光映照,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