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智能 >

M9驱动能力如何?耳塞与耳机的搭配分享

条评论

M9驱动能力如何?耳塞与耳机的搭配分享

  回想十年甚至二十年前,我们对于音乐欣赏的需求是非常纯粹的,面对冰冷的各类铁疙瘩,只要声音足够优异不管她长得再丑我们都能接受。而唯一不同的是,取放唱片时的那一点点优雅不能少!所以,柏林之声的推拉仓盖、Naim的回旋碟仓、金嗓子超薄还静音的伸缩托盘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还记得我对山灵M8的评价吗?是的,除了好听以外,我们对于音乐欣赏还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点仪式感!

  

  功能性、仪式感与使用体验

  

  M9没有像同级机型一样去强调特别的功能,没有电子管的加持,没有可以插拔的耳放卡,依然是一部典型的定制安卓系统音乐播放器。只不过,自M8继承而来的可更换耳机插头功能还是延续了下来,需要承认的一点是这种设计一定不如在机身上多开几个耳机孔来的方便。但就像文首所述,听音乐前自温润手感的皮套中取出冰手的金色旋钮,严丝合缝的侧滑入机身上的耳机插头模块,只听“咔哒”一声就可取下机身上的插头,然后再轻轻插入新模块。整个过程虽然有些繁琐,但仪式感和精致感都是满满的,如果你有实体唱片使用经历,那面对这一操作我想多数人都是能够接受且喜欢的。然后就是M9的实际使用体验,因为采用了骁龙665与8+256的硬件配置,以及夏普2K LCD屏幕,对于由最新Android 10定制而来的山灵操作系统来说是非常充足的。所以M9的操作流畅度与稳定性应该是目前国产音乐播放器中最流畅的,完全没有任何卡顿或不稳定出现在我使用的1个多月中。然后整个系统的操作逻辑都与以往山灵机型相仿,几乎所有与音乐有关的常用功能都在下拉菜单里可以直接操作,所有主流音乐App也都可以通过内置软件下载,包括最新版本的Apple Music。

  

  驱动能力如何?耳塞与耳机的搭配分享

  

  M9的官方宣称信噪比来到了125dB,总谐波失真+噪声也达到了0.0007%的水平,所以理论上这台机器不管是驱动多么灵敏的耳塞都不可能会产生底噪,虽然它的驱动力非常大。其次是这台机器内置了低中高三段增益选择以及独立的大耳模式,这种相对精准的输出匹配功能对于手中耳机较多的发烧友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你可以灵活根据实际耳机灵敏度来进行调整,以期收获M9的最佳声音表现。

  

  在耳塞的驱动方面,我最早测试的是与M9同期上市的山灵自家旗舰耳塞ME800。这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双圈四铁作品。两枚6mm直径的高分子双镀晶生物振膜动圈单元由日丽N52高性能铷铁硼磁铁驱动,而中高频、高频与极高频部分则各由两枚定制动铁单元来负责。与市面同类型耳机有别,ME800拥有3D打印的定制导音管,且具备实现四种独立声音模式的调音拨杆,可以在标准、氛围、人声与靓丽四种不同声音风格中灵活选择。耳塞随机有附送主流的全套耳机接头,平衡、非平衡都给配齐了。耳塞配线也是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与市售耳塞不同的是山灵ME800选用了8股18芯的日本古河原厂单晶铜材质,然后通过同轴双层编织,具有独立的绝缘屏蔽层。与大部分同类非典型国产小作坊配套线厂的产品不同,不管是产品精度、质量还是声音与采购成本,古河都远高于其他同类。当然,最重要的是山灵官方声称ME800的调音是以M9为基础的,在声音风格、三频能量分布,以及驱动特性等方面都充分匹配了自家旗舰播放器。

  

  从实际驱动情况来看,4.4mm下的ME800与M9搭配是我个人较为喜欢的,标准风格相对其他声音模式也具有更好的音乐适用性。而在增益选择方面,低增益下的ME800的中低频明显有偏软的问题,下潜和瞬态我觉得都不算特别合格,但是中高频与高频部分还算可以,但是整体声音略微偏薄。在中增益下,ME800的声音相对声底厚度较为扎实,三频打的明显更开,声音有血有肉、感染力也有提升,是我觉得最合理的增益档位。在高增益模式下,ME800是略有“火气”的,尤其是高频部分的细节明显更加丰富但略有刺激感,整体声音略微发硬,短时间聆听有爽感但长时间会不够耐听。而大耳模式下耳塞响度过大,没办法正常使用,调低音量后的细节又有点听不清楚。M9+ME800的声音是有一定解析力的偏音乐性调音,明显不是走素质路线而是听感路线的。所以你在这套搭配中可能并不会特别关注细节的展现,流畅、自然与宽松是我给这套组合下的定义。蛮百搭的一套组合,听流行人声无疑是出彩的,听现场爵士乐则有不错的带入感,不是特别大部头的古典音乐与摇滚乐我觉得也可以胜任。但是对于一些场景特别大,乐器特别复杂的音乐,这套组合的细节还原能力是输给更高阶耳塞作品的,这种差距在售价上也有很好的反馈。

  

  M9与qdc Anole V14的搭配是我个人目前最喜欢的,反反复复聆听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明显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套组合也是非常值得预算足够的小伙伴们关注的。V14在M9的中增益下几乎可以“榨干”机器的所有性能,我觉得几乎是M9完全体的表现。整体声音大规模可以营造,小清新亦能驾驭。丰富的细节与泛音充分的高频表现特别抢眼,但是这还是建立在非常不错的声底厚度与大开大合的中低频表现的前提下的,旗舰耳塞的声音还原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M9驱动UM的Indigo靛蓝、飞朵的Artemis、Softears的RS10,以及NFAudio NE4+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搭配,每一只耳机的特色都可以在M9的驱动下得以较好的展现,只是他们的全面性我觉得与V14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也有反面例子,M9在驱动舒尔SE846、达音科Zen+以及Kinera Odin时的表现是欠奉的,驱动特性我个人觉得并不是特别匹配,几个档位的选择都不尽人意,风格上略有相悖。

  

  在头戴式耳机的驱动方面,开启大耳模式后M9几乎可以驱动市面上所有的动圈耳机,不管是阻抗高达300欧还是600欧,声音响度都没问题,基本都可以驱动到一个可以听的水平,当然跟推好还有较大的差距。至于一些灵敏度不高的平板振膜耳机的驱动就有些难为M9了,几乎是很难驱动到可以听的范畴的。在常见的动圈耳机中,被赋予直推属性的耳机会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是Sennheiser HD25还是Beyerdynamic T5III都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听感,Ultrasone Signature pro以及Grado GS3000e的驱动效果则要差一点。而我目前最喜欢的动圈封闭式耳机ZMF Audio VC在M9下也有着相当惊艳的表现,这套组合对于预算充足的小伙伴来说可以算作绝佳的随身大耳退烧套装了。

  

  购买建议与优缺点总结

  

  首先,山灵M9的声音风格是与市面常见旗舰随身音乐播放器有着明显的设计区别的,我认为这是山灵设计师的刻意为之。相对来说,在支撑起一个相对较大的框架后,山灵M9并没有给出特别大动态大密度的听感回馈,反而它更加注重音色与微小讯号的还原,更加注意细节和感情的刻画。这种调音对于有着较多音乐欣赏经验与音乐欣赏类型较宽的小伙伴来说,无疑是非常优秀的选择,是可以长期为伴且久听不腻的。但是对于喜欢追求刺激,乐于对比pK的小伙伴来说则可能并不会是首选之作。虽然各方面表现都远好于M8,但售价方面M9并没有过分的增长,以现在14980的售价来看还是明显低于大部分早先上市的同水准旗舰机型的,性价比方面保留了山灵的一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