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智能 >

融合戏剧艺术和科技,让京剧“破圈”

条评论

融合戏剧艺术和科技,让京剧“破圈”

  今年春节期间,国家京剧院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指导支持下,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了传统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海内外演播升级版。线上演艺未来将如何发展?本端撷取一些文艺院团的云演播实践,关注创新演出、演播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及观众体验。

  “双演融合”让京剧“破圈”

  李荣坤

  “今年的春节档,我院《龙凤呈祥》线上演播项目累计售票71085张,收入1122757元,比去年春节档的首次演播翻了近4倍,取得了开年演出、演播的双丰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谈起本次线上演播的成绩,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流露出信心和自豪。

  1月25日至2月15日,国家京剧院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指导支持下,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推出传统经典大戏《龙凤呈祥》海内外演播升级版,打造春节文化品牌项目,以“科技+艺术”的方式,讲好新时代国粹文化创新传承故事,引领演播行业发展新标杆。

  融合戏剧艺术和科技

  该剧一经推出就受到海内外观众、网友的热捧。在《龙凤呈祥》演播聊天室,网友好评不断:“角儿就是角儿,佩服!”“一台子角儿……”“行当齐全!”这其中有京剧资深票友,有京剧爱好者,也不乏年轻的京剧小白。

  戏剧艺术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表示,戏剧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是戏曲艺术在当下的新发展阶段,也是对未来演出形态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据了解,国家京剧院和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在去年合作打造演播全流程商业模式探索范例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了由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等主演的经典京剧《龙凤呈祥》演播模式。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介绍了该次演播的三大升级亮点:一是持续创新戏曲演艺“5G+4K”线上演播模式,融入云包厢、云呐喊、云打赏等多种实时交互模式,为国家京剧院带来首个数智人学生尤子希;二是打造京剧场景化社交消费新模式,推出首届“云上戏迷节”;三是开拓京剧文化海内外“融媒传播”新格局,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段鹏表示,这两年春节期间的《龙凤呈祥》线上演播,让京剧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也在如何利用受众的好奇心或研究受众的接受习惯上做出勇敢尝试。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创新工具运用在云演播中,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艺术本体。

  王勇表示,国家京剧院推出《龙凤呈祥》演播是希望探索出一条演播发展之路,树立演播的释放模式。在王勇看来,演播是后戏台时代对舞台艺术进行的一次本位传播和二度创作。“经二度创作,《龙凤呈祥》演播不再是简单的线上演出,而是在网络空间乃至未来的元宇宙空间建构起戏曲的世界景观,观众、演员、百年前的剧作家、当代的评论家,乃至元宇宙中的数智人将共同存在于这一景观之中,打破时空的束缚。”这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王勇对于演播的理解。“仅停留于实践还远远不够,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们还要进一步建立演播的理论基础,这样的演播才能走得更加长远。”王勇一再强调理论在演播中的重要性。

  “双演融合”实现1+1>2

  “我比较保守,起初就有所顾虑:观众在线上看了《龙凤呈祥》还来剧场吗?这对线下演出的票房会造成影响吗?但去年的实践证明,我的想法太狭隘了,线上演出不仅没有对线下产生影响,反而还扩大了剧目的影响力,票房从30%到50%到75%一直在增长!”于魁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去年一年里,还有几个年轻观众追着我们的《龙凤呈祥》在各大城市一直看,正是有线上的普及和推广,不断培养新戏迷,才有了这样的成绩,给了我们鼓舞和动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于魁智说。

  王勇表示,线上演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受众的广泛性。梅兰芳大剧院的一场演出可容纳约1000观众,今年《龙凤呈祥》演播首日,点击量就超过了4.5万次。“剧场往往只是一个观演视角,我们的演播则可以进行主角、锣鼓师等多视角体验,演播技术可以提供多空间展现。此外,还配备了专业讲解和幕后体验。”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传统戏剧数字化高精尖研究中心主任宋震表示,这样的演播实现了人人“C”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生动体现。《龙凤呈祥》演播项目不仅是一个剧目或戏曲艺术的演播,而是在“科技+艺术”的融合时代,传统艺术的一次现象级“破圈”。目前,国家京剧院还在思考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创新和拓展线上付费模式。王勇提到,融合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一批既懂京剧也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技术才能更好地为艺术服务。

  “90后”观众孟聪表示,京剧采用新技术、新方式来呈现很新鲜,尤其是对幕后的展示,能清楚地看到乐队与演员的互动状态,这是以往无法看到的。“大部分买票看剧的都是对京剧感兴趣的网友,他们肯定想了解京剧的每个细节,比如,于魁智和李胜素戴的盔头、服装有哪些讲究?其实我们年轻人对这些都特别感兴趣。”孟聪说,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衍生品非常有吸引力。

  据了解,《龙凤呈祥》演播的基础规划是3年。“我们将把《龙凤呈祥》演播打造成新春佳节的一个传统文化标志,培养观众‘云大戏过大年’春节观看《龙凤呈祥》演播的文化习惯。”王勇说,同时,思考演播剧目的丰富与创新,结合艺术规律和互联网传播特点,推出更多演播内容,例如,梅兰芳艺术经典、折子戏专场等,也会联合全国京剧院团共同推动戏曲演播的发展。此外,还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演播项目,进一步推动戏曲演播扬帆出海。

  创新云演播模式,开拓“融媒传播”新格局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相关负责人:2022年春节,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携手国家京剧院,在上一年度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全面升级《龙凤呈祥》5G云演播模式,打造“数字剧院”“云上剧场”标杆示范项目,助力全球演艺变革,推动5G时代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今年《龙凤呈祥》演播项目是在总结去年演播实践基础上的一次再优化、再提升。本次升级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营造气氛,设立“云上戏迷节”。二是创新节目运营手段,打造京剧节目传播矩阵。三是拓宽宣传播出渠道,线上线下大小屏联动。四是提高支付便捷性,实现差异化定价。五是尝试IP化运营开展授权,结合场景电商推出戏曲类文创产品。此次,还开拓了京剧文化海内外“融媒传播”新格局,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咪咕在文化领域提出的4C(中国、连接、创造、改变)理念,依托中国移动的5G技术优势,咪咕在创新求变中探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可能。其中,《龙凤呈祥》在业内产生热烈反响,树立了京剧云演播标杆。

  作为合作方,咪咕公司对于项目的选择有自己的考量。体育是咪咕的特色内容,也是其差异化优势。除了体育领域之外,咪咕在文娱领域也生产、聚合了更多优质内容,如联合芒果TV出品《好身材》系列综艺,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全IP合作,和浙江卫视、芒果TV、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优秀的内容生产方联合产出高品质内容。

  在线上演出营销推广方面,优质、独特的内容IP是咪咕公司考虑的首要条件,咪咕将依托中国移动覆盖全国的线上线下渠道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利用自身视频“铁三角”模式——咪咕视频(长视频)、魔百和(大屏)、视频彩铃(短视频)有效拓展营销推广渠道,携手各方合作伙伴,探索融媒体时代下线上演出营销新模式,实现有效的协作共赢。

  山东省京剧院

  线上演播,观众观感不一

  信息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涉及文艺演出领域,新技术除了助力“灯服道效化”实现迭代升级外,也为演出空间的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山东省京剧院的线下观演人数出现下滑。为接续传承京剧艺术,实现国粹的“潮流化”以及与年轻观众的“无缝对接”,山东省京剧院多次探索用直播或录播手段启动线上演出。

  山东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庆鹏介绍,京剧艺术与互联网的结合,此前多年就有探索。近两年,山东省京剧院主要着眼对业内新传媒技术的运用,与一些直播平台合作,尤其尝试开展了互动性强的线上演播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期的问题也需要逐步解决。

  蒋庆鹏认为,新的传播技术融入传统文艺演出,主要得考虑受众导向。比如,一些老年人因身体等原因无法到现场观看京剧演出,院团对一些精彩演出进行实时直播,能有效满足大家的需求。通过线上演播的手段,也能帮助一些年轻人“足不出户”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对于拓展服务群体有助推作用。

  业内也有专家认为,线上演播固然是新时代惠民的理想方式,能够增加传统艺术的时尚魅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多出来的成本有些院团可能无法承担。一些院团一场演出如果是单纯的节目直播成本也不高,但要想增加互动性,甚至提供画面更高清、音质更柔美的线上演播,就需要增加大量成本,包括剧院本身的录制设备,以及传输平台等。

  在济南一家新媒体机构工作的房晓璐是一位京剧爱好者,赶上山东省京剧院有演出,她经常去捧场。在这位“90后”姑娘看来,线上演播固然能缩短距离,但是少了一些现场的体验感,她自己看过两次,觉得还是到剧院看更过瘾。

  同为山东省京剧院戏迷的刘新文老人更“时髦”。老人今年已70岁高龄,家中备有电脑,手机也是智能款式。他说,2021年,山东省京剧院举办了多场网络演出,他在电脑上观看感觉效果不错,只是有时因为网络等原因,会出现卡顿,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刘新文表示,京剧等戏曲艺术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以前,他周围的老伙计习惯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节目质量高,但是自己想看的节目得等。如果多数院团能实现线上演播常态化,相信对该剧种戏迷群体的扩大有很大帮助作用。

  山西运城市蒲剧团

  送戏送到“手掌心”

  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新春戏曲晚会、蒲剧经典剧目展播……自2020年5月以来,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推出的《空中蒲苑》网络戏曲直播得到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

  在直播评论区,网友的云点赞、云喝彩一波接着一波。网友“条山雅士”留言:“蒲州梆,蒲乡情,别具一格传乡音;在外累,在外忙,乡音难改迷蒲腔。”网友纷纷夸赞演员的精彩演绎。

  “以前是送戏下乡,现在是送戏到‘手掌心’,可以用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去全方位展示蒲剧艺术。”运城市蒲剧团团长贾菊兰表示,线上直播和在剧场内演出并无太大区别,但线上观看量却是剧场内观众数量的几十倍甚至百倍。直播时高清多机位、多角度的导播切换,对演员的表演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这给青年演员的演出带来一定压力,但也是经验的积累。

  “新老观众对云展播这种演出形式都非常欢迎,只是在期待的演出内容方面有所差别,如老戏迷希望看到更加传统、熟悉的老戏骨,新观众则希望看到剧团新近创作的唱段和剧目,对青年演员也更加熟悉。”贾菊兰说。

  她表示,直播较传统的线下演出要更为自由、便捷,但目前戏曲的观众群体仍以中老年人为主。云展播需要通过二维码、链接或者App才能进入观看,对手机操作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将一部分年纪较大、不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观众拒之门外。此外,《空中蒲苑》目前虽然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仍无法找到盈利模式,节目的制作成本过高,剧团本身承担能力有限。

  《空中蒲苑》自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网络开办以来,为传播戏曲文化、弘扬蒲剧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更加多元的观众群体。同时,《空中蒲苑》也在客观上促使剧团必须传承经典、改革创新、打造精品、以戏带功、培养新人。此外,节目还要符合观众的时代审美,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这些都使得《空中蒲苑》成为社会效益和艺术价值并存双高的精品。

  谈及《空中蒲苑》有待提升的地方,贾菊兰认为,目前节目形式还有些单一,表演舞台空间稍显拘束,舞美方面的硬件还达不到理想状态。今后,《空中蒲苑》会进一步挖掘、整理、编排更多的蒲剧传统剧目,创新表演形式,增加如行当反串、戏曲小品、相声,邀请兄弟院团的名家参与进来,提高《空中蒲苑》的娱乐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