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的自研芯片与小米、vivo类似,都不是SOC集成芯片,而是专注影像的ISP芯片。关于这款芯片的价值,数码爱好者们众说纷纭,可能因为有华为的珠玉在前,部分激进的爱好者甚至认为其只是OPPO“匆忙交差”的不成熟产物。
然而,抛开个人主观因素,笔者对OPPO的这款自研芯片有不同看法。
芯片量产是OPPO相关供应链逐渐成熟的表现
对于国内的手机产商来说,造芯,并不单纯只是跟风,也不仅是“向市场讲述更好听的故事”,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市场环境的作用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前几年,国内手机市场“内卷”严重,为了快速在市场上做出成绩,厂商们把重心都放在了手机硬件上。如屏幕、内存越做越大,摄像头越做越多都是“常规操作”,然而,硬件的上限是有限的,手机屏幕不可能无限制的做大,摄像头也无法不断增加,在这种前提下,软件和核心零部件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无论对哪个手机厂商来说,造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OPPO的造芯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而同样是在2017年,小米推出了第一款自研芯片。
来自同行的压力或多或少的影响了OPPO的决策,站在OPPO的角度,第一款成功量产的芯片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首先,对于OPPO来说,实现芯片量产的价值不在于这款芯片是什么架构,而在于“量产”本身。能开启芯片研发工作并成功研制出一款能投入使用的芯片,证明了OPPO在高新科技领域拿到了入场券,而量产,则是供应链逐渐成熟的表现。
在各手机厂商都铆足了劲进行高端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款能够实现量产的芯片既能给OPPO带来科研自信,也能为其发展高端产品线带来新的考量。
事实上,这款芯片也正是搭载于OPPO的高端产品Find X5 Pro,据悉,相比于其他旗舰,Find X5 Pro的夜景拍摄、视频等都更为清晰,能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色彩影像体验。
其次,因为造芯风潮的出现,在消费者眼中,有无自研芯片量产已经成为衡量一家手机厂商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或许这款名为马里亚纳X的ISP芯片科技价值远不如苹果、高通等专业厂商生产的SOC芯片,但却是OPPO在未来几年内开拓市场不可或缺的“利器”。
甚至于在研发工作逐渐深入后,还有可能成为OPPO的潜在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实在笔者看来,对于首款芯片,OPPO未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说白了这只是一块问路的石头。然而世间所有伟大的工程都是从一块基石开始的,这是OPPO成长为世界性高科技企业的必经之路。
芯片量产推动行业升级迭代
去年,几乎所有的主流手机厂商都推出了折叠屏,但有不少用户表示,折叠屏除了外观更“酷炫”以外,在实际使用上与高端旗舰机并没有太大差别,甚至部分折叠屏手机的使用感还比不上高端旗舰,这背后反映出一个问题: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创新已经进入瓶颈。
因此,马里亚纳X芯片的量产除了对OPPO意义非凡以外,对整个手机行业也有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诚然,马里亚纳X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并不如麒麟芯片来得勐烈,但若是换个角度思考,当头部厂商们纷纷量产芯片,这意味着国内和国际的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更低,我们大概率不会再看到第二个“小米”横空出世,颠覆干坤了。
虽然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出货量排名前五的仍然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和vivo,看起来十分固定,但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一定没有其他变数。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这个成熟的市场也在不断迎接新的玩家。
前段时间,蔚来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一些与手机业务相关的岗位,36氪也报道说,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已经加盟蔚来,主要负责牵头手机相关的业务。而特斯拉概念手机的相关视频更是在去年就已流传开来,吉利集团也开始与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汽车厂商“盯上”手机已不是个例。
物联网时代,手机作为AIOT生态的核心入口,其战略地位非同一般。有实力的企业大都很难甘心让“命脉”掌握在他人手中,因此,跨界进入手机行业不会是一个罕见现象。
这意味着手机厂商们除了要与老对手争夺市场以外,还要留意来自其他行业的潜在威胁。虽然如“华米OV”之流都已在市场上浸淫多年,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粉丝数量与丰富经验,但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厂商还是有其局限性。
在这个背景下,一款量产的芯片对整个手机行业是有激励作用的。一方面,既能刺激其他还未开展芯片研发工作的厂商关注相关领域甚至开展研发工作,也能给正在研发中的厂商压力,加快其量产的步伐。
另一方面,当芯片自研成为手机厂商的“标配”时,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也会随之提高,行业护城河就此形成,手机制造可能从普通制造业转变为高端制造业甚至于高新科技产业。
当然,行业的升级迭代并不是某一家企业量产某一款芯片就能实现,但无论如何,马里亚纳X芯片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