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少儿编程赛道越来越火。不仅表现在资本的大量注入与企业的激烈竞争,在政策层面也是利好消息频出。在编程赛道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关注到,编程教育被纳入公立校的步伐越来越快。而此举正是国家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一种具体表达。
在此情况下,近年来我们看到大量编程教育机构在向公立校输出自己的课程内容,与公立校开展合作。我们在关注机构进校的同时不禁要问,“公立校到底为什么要和编程机构合作”?公立学校在开展编程教育的资源准备上,是否已经充足?
公立校为何需要编程机构进场
近年来有关编程教育的政策频出,要回溯到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建立在线智能教育平台,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鼓励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等目标得到进一步确认。转过年,教育部正式推出“2017版新课标”,大幅提升在编程、算法、计算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各地对编程教育积极响应。首先是浙江省率先将编程列入高考体系之中;到2018年,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纷纷将编程列入中考特招项目,关于少儿编程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政策导向促使编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刚需。
虽然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但公立校自行开展编程教育仍困难重重。
首先,师资问题是公立校所面临的最难问题之一。
作为新兴赛道,传统师资培养体系尚未来得及作出响应,高等教育内并没有编程教师的培养体系。而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其职业发展方向拥有更广阔的选择,教师一职很难成为该专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以重庆为例,教师月薪资在2000-6000元的范围内占比达75.2%,月薪过万的教师占比仅为0.7%。反观程序员工资,在8000-20000元/月的范围内占比达21.5%。对更下沉的三四线城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甚至都不会选择这一类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