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体育 > 足球新闻 >

一年之内,一个级别内32支俱乐部少了一半

条评论

一年之内,一个级别内32支俱乐部少了一半

天海肯定不是最后一家
天海肯定不是最后一家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金  昊

  随着天津天海正式宣布解散并退出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中国足协2020赛季的准入名单已经基本确定。据悉,中国足协昨日起在上海召开为期三天的“2020中超、中甲、中乙联赛俱乐部总经理联席会议”。

  这次会议的重要议程就是公布三级联赛的参赛球队名单。事实上,足协为了这个准入名单花了不少功夫,因为自2月3日(足协设定的提交工资确认表的时间)到昨天的100天时间里,中国职业足球四级别联赛已经有22家俱乐部确定退出。

  中乙球队一半退出

  中冠联赛或将停摆

  事实上,在天海退出之前,中甲、中乙、中冠已经有不少俱乐部退出,只是这些消息远没有天海退出的新闻更吸睛。现在把这些消息综合起来看,中国职业足球的根基已经危机重重。

  暂且将天海放在一边,我们从中甲看起。深足递补中超后,中甲一共空缺四个名额,这是因为之前广东华南虎、四川FC和辽足已经确定退出。

  这其中,广东华南虎的退出最让人震惊,这支冲甲时曾因“现金支付奖金”引发外界关注的“土豪队”最终也败在了资金问题上。

  中甲空出四个名额后,足协曾要求苏州东吴、江西联盛、河北精英等六家俱乐部提交递补材料。没想到,上赛季排名北区第三的河北精英直接放弃,而苏州东吴至今还存在欠薪问题。

  再看中乙,上赛季中乙有32支球队,升入中甲3支球队、再递补中甲4支球队后(从中甲降级的上海申鑫已解散)。目前,未按时提交工资确认表的有银川贺兰山等9支球队,也等同于退出,算下来,中乙还剩16支球队。

  一年之内,一个级别内32支俱乐部少了一半,举世罕见。

  这还没完,按照递补原则,中乙剩下的名额将由中冠球队补充。但去年参加中冠联赛的球队只有16支队伍,其中有8支未提交工资确认表而退出,这意味着一旦中冠球队全部递补中乙,中冠联赛将无从谈起。

  不能造血只靠烧钱

  去泡沫化或成笑谈

  不到一年的时间,“打造世界第六联赛”的豪言壮语已经演变为100天内22家俱乐部退出、中冠联赛都无法正常展开的窘境。究其原因,无外乎一个字:钱。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足球离不开几个关键词:金元滚滚、年少多金、高薪低能。不能否认,这些现象的确存在于中国职业足球领域,但这几个词远不是全部。

  事实上,相比处于“金字塔尖”的中超,没有超级外援、没有大牌外教的中甲、中乙联赛,才是中国足球更真实、更本色的“素颜“。也只有在这里,你才能更真切了解中国足球的本来面目。

  一份业内调查材料显示,2018赛季中乙俱乐部平均收入仅为900万元人民币,平均球员薪资支出就达到了800万元,加上其他开支,平均每家俱乐部亏损2000万元。同一赛季,中甲俱乐部平均亏损也是2000万元。

  换句话说,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几乎没有造血功能,只能靠投资人、母公司不断输血。

  一个不能不说的事实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历来就有“房地产联赛”的“美名”,以房地产企业为母公司的俱乐部不再少数。作为赞助中国足球的主流行业,房地产不景气,也会引发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财政危机”。

  不难判断,俱乐部如果没有造血功能,在投资人遭遇商业困境时必然陷入危机。如果不遏制俱乐部无限制烧钱,最终摧垮的不只是俱乐部自身,而是整个联赛。

  在中国职业足球的体系里,中超、中甲、中乙、中冠四级联赛是一个整体,上级联赛的现象必然会作用到下级联赛形成传导,因此,联赛必须均衡发展并伴有相应的财务公平政策。

  当然,中国足协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从2018年开始启动了一系列限制俱乐部投资的政策。但两年过去,政策成效依然有限。就在顶级联赛“烧钱”没有限制的同时,低级别联赛球队退出潮已悄然来临。可以预见,如果足协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中超“去泡沫化”将只是一句笑谈,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底层危机迟早会威胁到金字塔尖的中超。